本報記者 劉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台實施,特別是教育體制改革以來,農村基礎教育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農村教師隊伍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先天不足、後天失衡的問題依然嚴峻,今年兩會,省民進建議,對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教師應加強培訓,並通過提高待遇、改善艱苦環境等辦法留住優秀教師。
  問題:
  優質資源不斷流失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好教師“進不來,留不住”,這是農村學校存在的普遍問題。
  省民進在提案中提到,城鎮一些學校因師資力量不足從農村選取優質師資補充,一部分教學能力較強的農村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向城鎮流動;同時農村學校面臨教師年齡結構老化,新教師進不來的問題,教師跨年級、多學科代課現象十分嚴重。有些學校部分學科因缺少專業教師無法正常開設。
  另外,按照國家2010年規定的學歷達標標準,高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要求達到100%,初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要求達到80%,小學教師專科以上學歷要求達到80%,而農村學校達標率遠低於規定標準。
  儘管目前一些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已基本達標,但大多是通過函授、自學考試等途徑獲得,存在著所學專業與所教學科不一致、專業對口率低的現象,實際教學能力和水平亟待加強,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同時教師的學科配置失衡,一些農村中小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美術、計算機等課程停開或開課不足,勉強開了課的也沒有專任教師任教,只能由其他學科教師兼授,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建議:加強培訓,建立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
  針對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現狀,省民進建議,建立骨幹教師培養管理和使用、名師結對幫扶、教師培訓獎懲、教師培訓過程管理與實踐效果反饋評價等制度,健全市、縣(區)、學區、學校四級培訓網絡體系,明確職責,扎實開展教師培訓工作。
  根據教育改革的需要對骨幹教師隊伍加強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雙重培養,使他們不僅具有學科專業知識結構,還能夠瞭解學科前沿知識特點,不斷擴大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領域;同時還需要具有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能力,組織研究性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的能力,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同時,深入推進“三區支教”行動計劃,加大中心城區選派優秀教師到村級學校支教力度。探索縣域一體化管理模式,均衡配置校長和教師資源,採取定期輪崗、交流掛職、對口支援等方式,充分發揮名校長、骨幹教師等優質人才資源的引領帶動作用,在編製核定、職務晉升、聘用考核、評優評先等方面實行優先優惠政策,吸引鼓勵優秀校長、教師到農村學校工作。
  提高待遇,加大教師周轉宿舍建設
  提高待遇,努力改善農村教師艱苦的教學、居住環境,也是省民進提出的建議之一。
  省民進提出,應針對縣區地方財力情況適當提高教師生活補助發放標準,並根據教師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程度等因素合理分檔,重點向條件艱苦地區傾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外,按比例增加中、高職崗位用於農村小學和教學點。落實評先評優和績效工資分配向村小學和教學點專任教師傾斜的政策。
  目前農村偏遠地區寄宿制學校問題較為突出,就此省民進建議,建立和完善寄宿制中小學生活教師補充機制,加強對區域內邊遠地區寄宿制中小學教師的統籌配置。各級編製部門應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增配邊遠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專職生活管理教師編製,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配備比例也應適當增加。
  結合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實際,選擇距離學校較近、環境適宜、交通方便的地點,採取改建、新建、租借等形式建設農村周轉宿舍。採取必要措施,切實解決艱苦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特崗教師、支教交流教師、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教師的住宿問題。
  (原標題:如何為鄉村留住好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12egdo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